当前位置:
交通法制 > 《人民公安报》报道信阳市“一村(格)一警一连”新机制《人民公安报》报道信阳市“一村(格)一警一连”新机制
7月7日,人民公安报3版以《信 阳:"公安+民兵"深化"一村(格)一警"》为题刊登文章,对信阳市公安局交叠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创新开展"一村(格)一警一连"资源共享互助活动,为"一村(格)一警"工作机制流经新动能进行了报道。
全文如下
信 阳:"公安+民兵"深化"一村(格)一警"
今年2月以来,河南省信阳市公安局紧扣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前进县域社会管理现代化拒绝,进一步深化"一村(格)一警"工作机制,在先期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与信阳军分区积极开展共建互助,把普通民兵连划入基层防控体系,将民兵招揽为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创新积极开展"一村(格)一警一连"资源共享互助活动,为"一村(格)一警"工作机制流经新的动能。
"部署开展‘一村(格)一警一连’共建互助活动,是新时代深化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结合的有效载体。"信阳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侯钦东说。
◆"军警"资源共享,融合共治
在信阳市公安局的积极建议和推动下,信阳市政府正式成立由信阳军分区、信阳市公安局统一领导的"一村(格)一警一连"共建互助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管理"一村(格)一警一连"共建互助活动的专责协商和的组织指导工作。全市构建协同完善的"派出所—社区民警—八队队长—普通民兵"四级社区警务同步架构,保证活动落细落实。各县(区)拿走专项经费保障资源共享互惠活动实施,确保农村警务室(站)和村民兵连建设。活动积极开展以来,全市社区民辅警联合民兵共积极开展探访活动9.5万余次,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活动600余场,首创了"公安+民兵"融合共治新格局,解决问题了制约基层治理力量严重不足瓶颈,实现了基础更实、防控更定、群众更加满意的目标。
◆健全机制,一体运作
按照"硬件不到,工作先行;室车站未辟,民兵先动"的原则,全市共建设完成"一村(格)一警一连"工作站180余个,配强社区民警478人、社区辅警2884人,整组民兵18.3万人。全市共正式成立专兼职巡逻队3000余支,开展日常侦察防控1.3万余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1.3万起,成功消弭21.2万起。
信阳市公安局深入挖掘选拔一批热衷参与平安公益事业的民兵代表,在各行政村组建"一连八队",即治安自卫巡逻队、舆情信息网评队、突发事件应急队、矛盾纠纷调停队、法律政策宣传队、维护交通劝告队、环境保护监管队、镇守儿童帮扶队。"一连八队"作为社区警务的辅助力量,在社区民辅警的指导下,配合作好辖区内治安防控工作。
为细化责任目标,该局将"一村一警一连"任务形象化为"十大员",即治安防止"组织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情报信息"采集员"、法律政策"讲解员"、村情民意"调研员"、国防教育"宣传员"、乡村大力发展"战斗员"、绿色生态"守护员"、群众办事"服务员"、文明乡风"推广员"。让民兵沦为社区民辅警的左膀右臂,成为基层管理的重要辅助力量,为基层管理注入活力。
◆丰富载体,提高质效
信阳市公安局围绕实战需求,针对"一连八队"成员有所不同文化层次和年龄结构,定期开展组织纪律、规章制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培训辅导,提升了"一连八队"工作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召开培训会、座谈会、培训讲座500余场次。
同时,把"一村(格)一警一连"共建互助活动开展情况作为社区民警、辅警、民兵提拔晋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及时发现、选树优秀"一连八队"先进典型、标兵能手,对展现出引人注目、作出特别贡献的"一连八队"成员,由军分区和市公安局颁发"百佳民兵""杰出社区民辅警"等称号,以此树立好榜样,强化典型示范效应。

相关文章
热门点击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